百利好環球

財務

打開
返回
【焦點列車】嫦娥奔月 華夏夙願 - 百利好環球

【焦點列車】嫦娥奔月 華夏夙願

資深分析師 啟明
2024-05-28 14:00:00

嫦娥奔月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浪漫神話故事。古人嚮往月亮,但局限於科技水平,只能以神話故事的方式進行表達。隨著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,人類實現了對月球的探測。我國作為後起之秀,嫦娥工程承載著新世紀華夏兒女的“奔月情懷”。

 

遠古神話故事

嫦娥,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。《山海經》中古天帝——後羿的妻子,其美貌非凡,本稱恒娥(姮娥),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嫦娥,又作常娥。嫦娥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,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。

 

嫦娥奔月最早記錄於商代的《巫蔔書》,後續在周代的《歸藏》(與《周易》齊名)一書中也有記載。西漢時期(西元前139年)巨著《淮南子》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載。

 

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以神話故事的方式表達了對月亮的嚮往,千年後的華夏子女以一日千里的科技實現了對月亮的“實地考察”。登上月球是華夏人的“千年夙願”。

 

人類登月“現代史”

縱觀世界歷史,不僅是華夏的祖先們對月亮充滿嚮往,地球村其他文明也不約而同表達了對月亮的喜愛。當然,是已經到了“近代”時間,以美國和前蘇聯為代表。

 

“冷戰”時期被認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危險的時間,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均擁有驚人的核武庫,稍有閃失人類便可能自絕於文明。但是,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,給探索月球這個領域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
 

1957年,前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,突破了將人造物體發射到太空的基本技術。1959年1月3日前蘇聯成功發射月球1號探測器,從距離月球6000公里處飛掠,成為首個飛掠月球的探測器。

 

1959年9月12日前蘇聯成功發射月球2號探測器,在1959年9月14日成功撞向月球正面,這是第一個到達月球表面的人造物體。1959年10月,月球3號拍攝了首張月球背面照片。

 

美國也不甘示弱,先後發射了先驅者、徘徊者等探測器,美國先驅者4號探測器實現了月球表面硬著陸。

 

美蘇的月球探測不僅獲得了更為精確的月球天文參數,也開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地月空間的環境探測,為人類後續的探月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 

中國探月工程

今年是我國探月工程立項20周年。2004年,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,並命名為“嫦娥工程”。嫦娥工程分為“無人月球探測”“載人登月”和“建立月球基地”三個階段。

 

嫦娥工程第一階段“無人月球探測”具體又分四期進行。

 

探月工程一期任務是實現環繞月球探測。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發射,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,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,實現中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。

 

探月工程二期任務是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。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發射,作為先導星,為二期工作進行了多項技術驗證,並開展了多項拓展試驗,已結束任務。

 

2010年後,中國開始發力,接連向月球發射嫦娥三號、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等月球探測器,成功率100%。

 

探月工程三期目標是實現無人採樣返回。

 

2014年10月24日,中國實施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,驗證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關關鍵技術。11月1日,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。

 

探月工程四期將陸續發射嫦娥六號、嫦娥七號、嫦娥八號探測器,開展任務關鍵技術攻關和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。其中嫦娥六號計畫到月球背面採樣(進行中),並論證構建環月球通信導航衛星星座。

 

探月的意義

發射人造地球衛星、載人航太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太活動的三大領域。重返月球,開發月球資源,建立月球基地是世界航太活動的必然趨勢和競爭熱點。

 

月球已成為未來航太大國爭奪戰略資源的焦點。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獨特資源(如核聚變燃料氦-3),月球上擁有眾多礦產和能源,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,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。

 

【重要聲明:上述內容及觀點由智升研究提供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】

分享至:
上一篇

5月28日匯市觀潮:日元和澳元技術分析

【交易智慧】交易世界新認知

下一篇
投資現在 成就未來
24x7
客戶支援
30+
交易產品
100+
每天行情分析
成為百利好專屬會員
免費體驗產品交易

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:交易潛在風險,操作必須謹慎。確保交易自主,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,杜絕第三方操作。 了解更多

在線咨詢
下載APP
智昇直播
返回頂部